形态描述
正模 ♀,体长5.3mm,前翅长4.8mm。
头 背面观头宽分别为头长和胸宽的2.2和1.3倍;头顶具稀疏的粗刻点;OOL/POL=1.3,OOL/OD=2.6;额光滑,周缘具稀疏的柔毛和皱纹,额凹浅,两触角窝之间有1倒“Y”形的脊伸抵中单眼;触角33节,柄节长为宽的2.0倍,第1鞭节长为宽的3.2倍;正面观,脸横宽,脸和唇基具稀疏的刻点和柔毛;脸宽为复眼高的1.5倍,为头宽的O.60倍;脸和唇基高为脸宽的0.98倍;颚眼距分别为上颚基宽和复眼高的2.8和0.48倍;背后观,上颊不凸出,稍弯曲。
胸 长为高的1.4倍;前胸背板两侧光滑,前缘有粗糙的皱纹,后缘具刻点,亚前胸背板前凹深,前缘具刻痕;胸腹侧脊向上弯曲;前胸侧板凸出不明显,侧板腹缘具微弱的皱纹;中胸盾片具刻点;盾纵沟完整,内具小刻痕;小盾片前凹有4条纵脊,小盾片三角形,具稀疏的刻点,后表面具皱纹,无横脊和半圆形凹陷;中胸侧板光滑,边缘及基节前沟下方密生柔毛,基节前沟长,具明显的刻痕,长度约为中胸侧板长的0.8倍;后胸侧板光滑,密生柔毛;并胸腹节具强的网状皱纹,有1条中纵脊。
翅 前翅长为宽的2.9倍;翅痣长为宽的2.6倍;2-R1/1-R1=0.68;cu-a脉后叉式;第2亚缘室近圆形,几乎无柄,SR1脉直。
足 跗爪简单,基叶大;前足胫节外侧无刺;中足胫节外侧5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5倍;后足基节腔闭合,腿节长为宽的3.5倍;胫节外侧10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0倍。
腹 细长。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.6倍,表面有明显的纵刻纹,基部有1对背侧脊;第2背板具明显的纵刻纹,长为宽的1.2倍,基半有条上曲的半圆形横沟,内有纵条纹,沟前方中部隆起,具纵条纹;第3背板至腹末光滑,无横沟;产卵器鞘甚长,被长柔毛,产卵器鞘长为前翅长的2.0倍,明显超过体长。
体色 黑色。下颚须和下唇须黄褐色;触角暗褐色;翅透明,翅痣和翅脉暗褐色;前、中足黄褐色;基节暗褐色;后足黄褐色,基节黑色,胫节端部1/4褐色,基部3/4黄色,胫节距黄色,跗节暗褐色;腹部黑色,第2背板基部,横沟前方黄褐色;产卵器鞘暗褐色。
变异 体长5.0~5.5mm,前翅长4.5~5.0mm;OOL/POL=1.3~1.5,小盾片前凹l~3条纵脊;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.5~1.6倍,产卵器鞘长为前翅长的1.8~2.0倍;后足胫节外侧10~13刺。
雄 两触角窝之间的纵沟较明显;并胸腹节网状皱纹较雌性弱;第2背板横沟前方具纵刻纹;其余特征除外生殖器外,与雌性同。
正模 ♀,福建武夷山大竹岚,1986.Ⅷ.12,陈家骅。
配模 ♂,福建武夷山大竹岚,1986.Ⅷ.12,邱志丹。
副模 2♀♀,福建武夷山大竹岚,1986.Ⅶ.14、15,张鸿;1♂,湖北神农架红坪,1988.Ⅷ.6,杨建全。
头 背面观头宽分别为头长和胸宽的2.2和1.3倍;头顶具稀疏的粗刻点;OOL/POL=1.3,OOL/OD=2.6;额光滑,周缘具稀疏的柔毛和皱纹,额凹浅,两触角窝之间有1倒“Y”形的脊伸抵中单眼;触角33节,柄节长为宽的2.0倍,第1鞭节长为宽的3.2倍;正面观,脸横宽,脸和唇基具稀疏的刻点和柔毛;脸宽为复眼高的1.5倍,为头宽的O.60倍;脸和唇基高为脸宽的0.98倍;颚眼距分别为上颚基宽和复眼高的2.8和0.48倍;背后观,上颊不凸出,稍弯曲。
胸 长为高的1.4倍;前胸背板两侧光滑,前缘有粗糙的皱纹,后缘具刻点,亚前胸背板前凹深,前缘具刻痕;胸腹侧脊向上弯曲;前胸侧板凸出不明显,侧板腹缘具微弱的皱纹;中胸盾片具刻点;盾纵沟完整,内具小刻痕;小盾片前凹有4条纵脊,小盾片三角形,具稀疏的刻点,后表面具皱纹,无横脊和半圆形凹陷;中胸侧板光滑,边缘及基节前沟下方密生柔毛,基节前沟长,具明显的刻痕,长度约为中胸侧板长的0.8倍;后胸侧板光滑,密生柔毛;并胸腹节具强的网状皱纹,有1条中纵脊。
翅 前翅长为宽的2.9倍;翅痣长为宽的2.6倍;2-R1/1-R1=0.68;cu-a脉后叉式;第2亚缘室近圆形,几乎无柄,SR1脉直。
足 跗爪简单,基叶大;前足胫节外侧无刺;中足胫节外侧5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5倍;后足基节腔闭合,腿节长为宽的3.5倍;胫节外侧10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0倍。
腹 细长。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.6倍,表面有明显的纵刻纹,基部有1对背侧脊;第2背板具明显的纵刻纹,长为宽的1.2倍,基半有条上曲的半圆形横沟,内有纵条纹,沟前方中部隆起,具纵条纹;第3背板至腹末光滑,无横沟;产卵器鞘甚长,被长柔毛,产卵器鞘长为前翅长的2.0倍,明显超过体长。
体色 黑色。下颚须和下唇须黄褐色;触角暗褐色;翅透明,翅痣和翅脉暗褐色;前、中足黄褐色;基节暗褐色;后足黄褐色,基节黑色,胫节端部1/4褐色,基部3/4黄色,胫节距黄色,跗节暗褐色;腹部黑色,第2背板基部,横沟前方黄褐色;产卵器鞘暗褐色。
变异 体长5.0~5.5mm,前翅长4.5~5.0mm;OOL/POL=1.3~1.5,小盾片前凹l~3条纵脊;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.5~1.6倍,产卵器鞘长为前翅长的1.8~2.0倍;后足胫节外侧10~13刺。
雄 两触角窝之间的纵沟较明显;并胸腹节网状皱纹较雌性弱;第2背板横沟前方具纵刻纹;其余特征除外生殖器外,与雌性同。
正模 ♀,福建武夷山大竹岚,1986.Ⅷ.12,陈家骅。
配模 ♂,福建武夷山大竹岚,1986.Ⅷ.12,邱志丹。
副模 2♀♀,福建武夷山大竹岚,1986.Ⅶ.14、15,张鸿;1♂,湖北神农架红坪,1988.Ⅷ.6,杨建全。
分类讨论
注 本新种与Bassus clauethalianus(Ratzebtlrg)和Bassus linguarius(Nees)较相近,三者都有很长的产卵器,但本种与.Bassus clausthalianus不同的是中胸侧板的基节前沟上方光滑;中胸小盾片后表面具皱纹;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.6倍,第2背板横沟内有条纹等特征容易区别。而Bassus linguarius的脸延长,本新种的脸横宽可以与之区分。
其它信息
词源 新种种名“tanycoleosus”是组合词,由希腊词前缀“tany-”(意为“长的”)和“koleos”(意为“鞘”)组成,表示新种的产卵器和产卵器鞘甚长,中名称为“长鞘闭腔茧蜂”。